你我共同行动,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

作者:健康教育科 时间:2025-09-29 点击数:

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“世界狂犬病日”,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你我共同行动,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”,旨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,从你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筑起防控狂犬病的社区防线。

一、狂犬病是什么?
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。发病后会出现恐水、畏光、怕风等症状。狂犬病目前仍缺乏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,一旦发病,病死率几乎100%,但做好暴露后处置可以有效预防发病。

二、什么情况下有感染狂犬病的风险?

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发生被狂犬、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、抓伤、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,或者开放性伤口、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,则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。值得注意的是直接接触蝙蝠,即使是在没有被抓伤或咬伤的情况下,也是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,所以大家要避免接触蝙蝠。

三、除了犬,还有哪些动物可能会将狂犬病病毒传染给人类?

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全球超过90%的人感染狂犬病病例是由犬传播的。犬是我国人间狂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,其次是猫,狐狸、獾等野生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传染源。

家畜,如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驴、梅花鹿等,也有传播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,但风险较小。

目前发现鸡等禽类,蛇等变温动物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,所以也不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。

四、暴露分级及暴露后处置

被抓伤、咬伤后应立刻冲洗伤口,并尽快前往就近的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。

暴露分级 分级判定 暴露后处置

I级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,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 清洗暴露部位,无需进行医学处置

II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,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、擦伤 处置伤口+接种狂犬病疫苗

III级 1.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,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,或者开放性伤口、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,或者直接接触蝙蝠。

2.确认为II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,或者II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,按照III级暴露者处置。 处置伤口+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+接种狂犬病疫苗

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:

1.5针免疫程序:在0(注射当天)、3、7、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次,共注射5次。

2.“2-1-1”免疫程序:在0天注射狂犬病疫苗2剂次,第7、21天各注射1剂次,共注射4次。

五、再次暴露后该如何处置?

伤口处置: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、及时、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置。

疫苗接种: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,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,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;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,应于0、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。

被动免疫制剂注射:既往有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史者,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,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。

六、哪些医疗机构设置有犬伤门诊?

目前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设有犬伤门诊,大家可以登录浙里办(APP/支付宝/微信小程序都可),搜索“浙里接种”,在“附近门诊”中查看就近的“狂犬病门诊”。

最后建议大家:

1.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接近、嘻逗流浪犬猫、野生动物和陌生宠物。

2.被抓伤、咬伤后应立刻冲洗伤口,并尽快前往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。

3.提倡依法养犬、文明养犬,外出遛狗栓绳,防止咬伤他人。

4.定期为犬、猫接种狂犬病疫苗。


使用单位:绍兴文理学院

技术支持单位: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 QQ群:9584551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