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知道腹部有8块腹肌,这8块腹肌之间,有一条白色的组织,叫做腹白线,腹白线的作用就像“拉链”,负责把肌肉拉在一起!
有一种大肚腩,叫腹直肌分离。造成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原因包括怀孕、腹型肥胖、剧烈的腹部运动、长期核心肌群无力、手术和年龄。
1、在怀孕期间,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,妈妈的子宫越来越大,肚子也被撑的越来越开。在宫腔压力的作用下,位于腹部的腹直肌逐渐由中间向两侧扩张分离开,就像两扇打的的大门,被外力从里面推开的过程。而分娩后,由于腹直肌分开距离过大,无法复原就导致肚子松松垮垮,身材难以恢复久而久之形成大肚腩。根据临床观察,在生产后第3天,约有60%~70% 女性的腹直肌会分离会超过2指宽。如果没有外界干预,即使坐完“月子”,仍然会有30%女性的腹直肌不能恢复至原位。使脊柱稳定性下降,导致腰背疼痛,腹部膨隆。
2、腹型肥胖,肥胖引起的腹直肌分离多见于男性患者。腹型肥胖是腹内压增高、皮下脂肪也增多,腹直肌可能向两侧受压力扩展延伸,肌肉也变薄弱,这是男性发生腹直肌分离的原因。并非所有的肥胖者都存在腹直肌分离。尽管肥胖会增加腹内压力,导致腹部脂肪堆积,从而增加腹直肌分离的风险,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肥胖的人都会发生腹直肌分离。
3、剧烈的腹部运动,例如仰卧起坐和举重等高强度运动,可能也会导致腹直肌分离。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和结缔组织会逐渐衰退,从而增加腹直肌分离的风险。4、某些腹部手术,如剖宫产分娩术(腹直肌向两侧撕拉,而术后未予缝合)、腹部整形手术和胃切除术等,也可能导致腹直肌分离。
腹直肌在人体中起着很重要的功能:
1、维持体态以及躯干、骨盆的稳定;
2、支撑保护腹腔脏器、固定脏器位置;
3、参与完成呼吸运动,可降肋助呼气,维持腹压;
4、参与完成排便、分娩、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;
5、腹部肌群逐渐弱化,腰椎和骨盆损伤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。
谈谈腹直肌分离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?
1、疼痛:腰背部疼痛(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,腹部肌肉越弱,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,增加后背疼痛的机会,容易出现腰背痛,甚至连起床都变得十分困难,限制其活动、休息、哺乳等)、骨盆带周围疼痛
2、盆底肌功能障碍、腹壁松弛、骨盆不稳定
3、腹腔脏器下垂移位:胃下垂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
4、白线疝、肚疝
5、悬垂腹、影响美观(这应该是爱美的女性最关注的一点吧)
如果是产后女性发生了腹直肌分离,想必最关注的就是分离了还能自愈吗?回答是:“可以治愈,有70%能自我恢复,一般是产后12周之内”。在妊娠期发生生理性腹直肌分离,其分离距离较少,产后可自行恢复;当分离距离过大时即为病理性腹直肌分离,需要相应的干预措施予以纠正;病情重者可导致腹壁疝的形成。追求体型的女性想要身材快速回到孕前的话,以下是一些修复黄金时机大家可牢牢抓住了:
1、产后0-7天,可以呼吸修复;
2、产后42-90天,修复的黄金时机;
3、产后3-6个月,修复关键时机;
4、产后6-9个月,修复的次关键时机。
一旦腹直肌没有完全修复,是不会随时间自动修复的,可能伴随十几年。
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腹直肌有无分离,简单的教大家在家就能进行自检的方法。
(产后、腹型肥胖、剧烈的腹部运动,长期核心肌群无力患者都可适用)
取仰卧位,躺在一个比较坚硬的,稳定的床面,两腿弯曲,露出腹部,我们作为操作者,把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三个手指头,垂直的合并,垂直的以中指为主,放在肚脐的上和下4.5cm处,探入腹部,患者身体放松,轻轻的把头抬离地板或床面。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,如果感觉不到挤压,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,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,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。
可以自行测量自己的手指有多少厘米,一般以自己手指宽度为准。如果有一个手指头可以放进去,这不代表有分离,因为我们放的这个部位,是解剖名词,叫腹白线。腹白线的正常宽度,就是两厘米,是可以把我们的中指的宽度彻底的放进去。自测分离程度如下:
1、在2指以内为正常
2、≥2指宽为腹直肌分离
3、2-3指宽为轻度,需改善
4、3-4指宽为中度,需就医
5、>4指为重度,需就医
自检完发现腹直肌分离了不要慌,教大家几个动作,在家就能轻松简单的学会并使它变得更加“紧致”。(产后、腹型肥胖、剧烈的腹部运动,长期核心肌群无力患者都可适用)
减少腹直肌分离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做运动,但不是任何运动,而是盆底肌肉运动和深层腹部肌肉运动。盆底肌和腹横肌经常共同运动,所以激活盆底肌会令腹横肌收缩,帮助支持腹部和减轻腹直肌分离。
如果腹直肌分离在2-3指之间,注意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,这会使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更加严重,须首先进行分离改善训练,直到腹直肌分离的距离恢复到2指之内后,才可以进行负重躯干弯曲和扭转练习。
8个训练方法如下:
1、凯格尔运动
1)准备:排空膀胱,确保膀胱空虚,取仰卧位,舒适状态。
2)收缩和放松:一手置于腹部,收缩骨盆肌肉5秒,放松10秒,期间均匀呼吸,用手感受腹肌,避免腹肌收缩代偿,重复练习10次。
3)牵拉运动:进行一组凯格尔肌肉牵拉运动,想像盆底肌是一个真空,收缩你的臀部,并且(平卧屈双膝)双腿向上抬升向内牵拉,保持这个姿势5秒钟然后放松,重复10次。
2、站姿收腹
1)保持中立位靠墙,后脑勺、背部、臀部贴在墙面;
2)呼气时,腰椎贴墙面,吸气还原,每组10-15次,重复2-3组;
3)尽可能腹部向内收,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。
3、跪姿收腹
1)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,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;
2)吸气,小腹自然放松;呼气时,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,每组重复10-15次,做2-3组;
3)整个过程只有腹部在活动,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。
4、跪姿伸腿
1)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,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,胸椎自然后屈,腰椎自然前屈;
2)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,吸气不动,呼气慢慢把腿收回;
3)完成4-6次,换另一侧重复,重复2-3组;
4)整个过程中保持躯干、骨盆的中立位,想象骨盆上放了一瓶水,不能让瓶子倒掉。
5、仰卧抬腿屈膝
1)仰卧,双腿弯曲,双脚与髋同宽。双手放身体两侧;
2)呼气抬腿,膝关节弯曲90度,吸气落下,双脚交替,每组6-8次,每侧2-3组;
3)腿落下时腰椎不要拱起,保持骨盆中立位。
6、有氧运动:深蹲、慢跑
7、腹式呼吸
1)起床前、睡觉前
2)吐气要慢,气吐完最后要坚持几秒,这几秒能感觉到腹直肌收缩,最有的时间,一组10次,重复2-3组
8、吹气球
最后我们来谈谈腹直肌分离后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方面,使其分离减轻并不加重:
1、起床(先侧卧位再起来)
2、不能从事繁重的工作(如导致腹压增大的动作)
3、早期不能进行平板支撑等高腹压运动
4、注意打喷嚏,咳嗽(收紧盆底肌和腹部肌群)
5、注意拉伸(不能拉伸腹部肌肉,如飞燕动作)
6、不要急于进行剧烈运动,避免在产后半年进行跳绳、跑步、羽毛球等跑跳运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