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佳节:莫让甜蜜掩了健康的“弦音”

作者:健康教育科 时间:2025-02-11 点击数:

  “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”元宵节这一天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赏灯、猜灯谜、舞龙舞狮,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;吃元宵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,象征着团圆和美满。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,最早可追溯至宋朝。当时,民间流行一种新奇食品,名为“浮元子”,后被称为元宵。每至元宵节,家家户户都会精心制作元宵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共享这份甜蜜。

  元宵寓意虽好,但从营养学角度却不能多吃。元宵的外皮通常由糯米制成,黏性大、不易消化,馅料则多为豆沙、芝麻、花生、枣泥等,富含油脂和糖分。一般来说,每次食用元宵的量宜控制在50-100克左右,成年人每次食用元宵最好不超过5颗,儿童则应更少;吃元宵当天,尽量少吃肉和油,并适量减少其他主食摄入,例如吃3粒元宵相应减去半两(25克)左右的米饭、面条等主食。

  特别是以下六类人群,要谨慎食用元宵:

  一、糖尿病患者:元宵的高糖分会使血糖急剧升高,进食大量元宵可能导致血糖、血脂和体重波动。需要注意的是,市面上的“无糖元宵”,仅仅是不含蔗糖,但同样含有淀粉、油脂等,其热量并不低。糖尿病患者不可因其无糖标识就放心食用,否则极易导致病情反复。

  二、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者:部分元宵的馅料为了改善口感,添加了猪油、糖分、钠等成分,这些成分可能会升高血脂和血压。因此,大量进食元宵对于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。

  三、胃肠道疾病患者:元宵黏性大、不易消化,大量进食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胃肠疾病。比如,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,食用元宵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,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,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胃出血、胃穿孔等。

  四、胆、胰疾病患者:元宵馅料的油脂及糖分含量较高,过多食用会刺激胆囊排出更多的胆汁参与消化,从而引发胆囊的剧烈收缩,有可能把结石推到胆囊管里导致梗阻,出现上腹部的剧烈疼痛、恶心呕吐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。

  五、老年人:老年人大多存在消化功能减退、牙齿脱落的情况,且吞咽反射也较为迟钝。如果急速吞咽元宵,很可能会引起元宵卡喉,导致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。因此,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细嚼慢咽,小口进食。

  六、婴幼儿:3岁内婴幼儿不适合吃元宵。由于小儿消化功能较弱,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,即使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吞咽,以防发生意外。

  除了人群的差异,在食用元宵的时间和搭配上也有讲究。早晨不宜吃元宵,早晨是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,此时进食元宵,一旦过量,容易出现泛酸、烧心等情况。而且,元宵不宜与肉类和碱性食物同食,因为元宵馅料多以糖为主,加上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植物油,本身热量高,与肉类、碱性食物同食,会加重肠胃负担,更难消化。煮汤圆时,最好不要加糖、油以及其他调料味,可以根据自身口味加点小虾米或者蔬菜,增加营养。吃元宵时,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豆类、芹菜、萝卜等蔬菜,以及各类水果,有助于促进消化,均衡营养。同时,面对热滚滚、香喷喷的元宵,切记缓慢、小口食用,以免烫口。过烫的食物容易损伤口腔及食管粘膜。如因一时贪嘴多吃了元宵致消化不良,应及时调整饮食规律,少吃油腻多食清淡,喝些粥或吃些清淡小菜,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。一旦出现其他症状或不可自行缓解,要及时到医院就医,不可大意。

  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,让我们在享受元宵美味的同时,也能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让甜蜜与健康同行。


使用单位:绍兴文理学院

技术支持单位: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 QQ群:9584551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