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直肌分离的运动康复

作者:健康教育科 时间:2025-10-10 点击数:

腹直肌分离(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, DRA)是指腹直肌向两侧分开,导致腹白线变薄、变宽,常见于产后女性或长期腹肌训练不当的人群以下是其核心概念:

1、解剖结构: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,左右各一,通过腹白线连接。正常情况下,两肌间距小于2cm

2、分离机制:因妊娠、体重快速增加或不当训练等因素,腹壁承受过度压力,导致腹白线拉伸、腹直肌间距增大

3、临床表现:

外观:腹部松弛、膨隆,中线处可见隆起或褶皱。

功能影响:腹部无力,可能引发腰背痛、姿势异常,严重时影响脏器位置。

4、诊断方法:

触诊法:仰卧位屈膝,抬头或抬腿时用手指测量腹中线两侧间距,≥2指宽为分离。

影像学检查:超声、CT或MRI可精确测量间距及评估腹白线结构

运动康复是改善腹直肌分离的重要手段,但需根据分离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。以下是一些核心建议:

1、轻度分离(2-3指宽):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居家康复训练,重点激活深层核心肌群,避免加重分离的动作。

腹式呼吸:仰卧位屈膝,双手放于腹部,吸气时鼓腹使手被抬起,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向内凹陷。每天练习3组,每组10次。通过膈肌与腹横肌的协同收缩,增强深层核心肌群张力,减少腹白线牵拉。

骨盆底肌训练:采用凯格尔运动配合腹肌收缩,呼气时同步收缩会阴部与下腹部肌肉。坐位或站位均可,保持收缩5秒后放松。每日练习20次可改善盆底肌与腹直肌的力学。

静态核心稳定训练:四点跪位保持脊柱中立,或仰卧位做死虫式(抬腿屈膝90度),维持腹部平坦不下塌。每次保持30秒,逐渐延长至2分钟。此类动作通过等长收缩激活腹横肌。

2、中重度分离(>3指宽)或康复效果不佳时,应及时就医,在专业康复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,可能包括手法治疗、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干预措施

运动康复过程中,应避免卷腹、仰卧起坐、平板支撑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。建议每周进行3-5次针对性训练,持续3个月后复查分离程度。若伴随腰痛、脏器脱垂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


使用单位:绍兴文理学院

技术支持单位:浙江工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  QQ群:958455148